众所周知,西方评论家往往将绘画艺术分成三类,即抽象、印象和抽象化。抽象通俗地谈就是写实主义,它心目中于外在的物质世界,作品即指明确的形象,或男或女,或贵妇或纤夫,或微笑或冥想。
西方表现手法代表如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拉斐尔的油画《圣母》、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等,中国的抽象绘画在唐宋就是个高峰,如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张萱和周昉的《唐宫仕女图》、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印象如果按中国文字说明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给的迹象,从艺术创作角度谈就是凭借对刻画对象的印象展开创作。但西方的印象派最显著的特点是力图客观刻画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展现出纯粹光的关系,即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体现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印象派作品自由选择的题材面较为普遍,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企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大自然。印象派问世于19世纪中叶,到了七八十年代超过了它的鼎盛期,其影响遍布欧洲,并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在法国获得了尤为巅峰的艺术成就。
印象派主要画家有毕加索、马奈、毕沙罗、雷诺瓦、西斯莱、窦加、摩里索、巴齐耶、梵高、低更加等。抽象化即对刻画对象的高度总结,它没明确形象,也没绘画主题,只有色彩、线条等形式的作品。换言之,抽象化的色彩是一种符号,代表着某种程度或是实物;某种程度,抽象化的线条也是一种符号,尽管没规则,但富裕个性。
抽象化艺术最先问世于1910年,创始人为俄裔法国画家、艺术理论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其表现手法从抽象、变形,渐渐演进为纯粹的抽象化,曾创作的一幅取名为《即兴》的水彩抽象化绘画被视作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幅纯粹抽象化的作品,这幅作品的抽象痕迹早已基本消失,并具备少有诗意和神秘感。抽象派代表人物还有蒙德里安、马列维奇、库普卡、德劳内、瓦沙雷利、波洛克等。在西方很多人显然,抽象化是绘画的最低境界。
所以,中国第一批留洋的吴大羽及后来留洋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等画家到法国自学时,争相舍弃国内抽象的创作手法,带入到国际抽象化艺术创作的大潮之中,还包括后来享有盛名国际的张大千也吸取了西方的抽象化艺术,这些画家日后沦为了中国艺术家中抽象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今天,一大批中国抽象化画家正在各地兴起。不过,在笔者显然,无论是抽象、印象、抽象化,还是之后西方明确提出的“意象”、吴大羽明确提出的“势象”,“想象”才是艺术创作的最低境界。
想象是以画家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他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创建在抽象,或印象,或抽象化,或文字描述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点子,自己的感觉去画画,因而其艺术是最不具创造力的。最典型;大引张大千晚年绝笔之作《庐山图》。1981年,83岁的张大千不应日本横滨知名侨领李海天之请求为其旅馆大厅绘制《庐山图》。此图长1.8、长10.8米,创作历时一年半。
在笔者显然,张大千的《庐山图》是想象之作,超过了“师心”的境界。张大千没去过庐山,他的创作几乎凭借前人文字描述和自己的想象来所画心中的庐山图。画面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所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转入云气晖映的崇山峻岭之中。该所画技法是大千晚年独有的泼墨泼洒彩法,但与少见的不尽相同。
画面上群山丛树还是实笔多,勾勒精到、皴擦厚重、点染凝重,与泼墨泼彩构成的云雾虚幻互为点缀,更加变得苍苍莽莽,瑰丽美妙。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晖映交融。大千在所画上自题诗云:“从君外侧看与横看,砌壑层峦杳霭间。
好像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近公已过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低跪峨嵋山。
”这也就找出了何以大千一生没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不作有可能沦为自己绝笔的题材,原本庐山之美,早于在大千胸中筹划,凝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创作期间大千数次心脏病发作昏倒送来院门诊,稍康复就又让助手抬上画案,真为堪称“呕心沥血”。因为订于1983年1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览,所以虽并未几乎竣笔,大千只好再行将所画送付上色,打算展览后再润饰,但是没想起3月8日大千在伏案题书时溘然去世,注定没有能已完成和落款。
至今我们看《庐山图》,其左上角另有仅有用淡墨勾勒,方才皴擦点染之处,但这已无损于构图所画的巅峰。《庐山图》先后多次被展览和印刷出版发行,现该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图1)。齐白石《蛙声十里出有山泉》也是想象中的杰作。
1951年,著名作家老舍有一次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着一本书,笔刷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无意从诗中挑选一句“蛙声十里出有山泉”,想考一录齐白石,看齐白石怎样用画去展现出听力器官感受到的东西。由于诗里有无形的声音,有动词、有距离、有地理环境、有特定情调,要把这些变为一幅画,其可玩性是可想而知。齐白石接题后感到辣手,在家整整苦思冥想了三天才动笔,但大师却是是大师,再行无以的题也难不倒齐白石。
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经验,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使用条幅式样(129×34厘米),所画出有了令人叫绝的佳作。他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能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展现出出来。画面上没蛙,只有几只开朗的小蝌蚪在水流的水流中喧闹地游动着,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得”闻的,运用了这种类似的想象手法,精确极致地展现出了诗中的内涵,沦为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这幅经典之作后被国家邮政局印制邮票,传到并享有盛名了全世界(图2)。
某种程度,宋雨桂晚年的绝笔之作《黄河雄姿》(低4.8、长6.8米)也是如此。早在2012年,《黄河》作为“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百余幅作品之一曾在全国竞标,经过专家评审,有“鬼笔仙墨”之美誉宋雨桂和他的助手王宏中标。但是,作者如何来展现出黄河则是众多难题和挑战。
正如宋雨桂所说,“黄河无以所画,尤其无以所画,无以在黄河蕴藏的情感深度是无法用语言来叙述,无以在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黄河,所以,每个人都是这幅画的评委”“如果不所画出有那种气魄,民族精神,那就告终了。”在创作期间,笔者曾问过宋雨桂,是不是到过黄河壶口实地乡土,他说道没去过,也想去,害怕影响左右自己的创作,他想要所画出有自己心目中的黄河。为了所画好《黄河雄姿》,宋雨桂与王宏用了4年多时间,六易其稿。
当画作已完成后,到场的观者四座皆惊。从画面细看,构图作品顶天立地,所画得很剩,没天,没地,没礁石,只有水和色,这种铺天盖水、遮天帷地的线条,堪称前所未有。若细看,《黄河雄姿》可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刻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尽管画面不知天,但画家用独有的线条和高超的技法刻画了黄河雷霆万钧、飞流直下、Cyrix水浸的飞瀑气势,让观者感觉黄河之水来自天上;画面的中下半部分则重点刻画了黄河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太早低声的雄伟场景,以此展出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当这幅巨作在国博展览亮相时,《黄河雄姿》以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意境气势不仅让观者身临其境、热血沸腾,而且让观者赞不绝口、赞誉如潮。
失望的是,当这件巨幅之作已完成后,宋雨桂重病离开了人世。现这件画作已被国博永久珍藏陈列(图3)。从以上古今几位画家的杰作可以显现出,想象最能充分发挥艺术家的才情,也最能唤起艺术家的创造力。某种程度,这类作品也最能给观者留给想象空间,从这个层面谈,想象才是绘画的最低境界。
本文来源:华体育hth·体育官方网站·官方网站-www.mohammadrodd.com